1月20日,《先进材料》(Advanced Materials,28,460-465。影响因子17.493)发表化学与化工学院夏帆教授研究团队与材料学院翟天佑教授团队合作的一篇论文,题为 《限域孔道内功能化“双面神”结构环》(Functional “Janus” annulus in confined channel)。该论文报道在限域孔道内修饰分散的、处于三维度纳米级的金纳米颗粒。该功能化的金纳米颗粒表面与其未覆盖的孔道表面形成了两个性质迥异的界面,产生了具有“双面神”结构。通过交流阻抗的方法表征了“双面神”结构环上的单链DNA分子的自组装和双链DNA分子杂交过程。进一步地,功能化的“双面神”结构环应用于DNA的单碱基错配的表征,成功区分了DNA分子端位单碱基错配。该文章第一作者为博士后高鹏程,由夏帆教授团队与材料科学与工程学院翟天佑教授团队共同合作完成。
夏帆教授是化学与化工学院2012年引进的青年,本科期间曾就读于华中科技大学化学与化工学院,经过几年的发展,2015年正式获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获得者”,实现了我校化学学部杰青零的突破。近期,夏帆教授团队科研论文质量取得新突破,其科研成果在《先进材料》 (Advanced Materials)、《自然·亚洲材料》(NPG Asia Materials)等国际高水平刊物上相继发表。
糖尿病病人检测在医学中有很多研究,夏帆教授研究团队设计利用一种独特的aggregation-induced emission (AIE)分子,可以特异性地与葡萄糖发生键合反应,将这种寡聚物形成的反应应用于纳米孔道内,利用此反应来研究分子在纳米孔道内壁的生长机理,基于此,提出了一种新颖的“洋葱”生长机理。AIE分子与葡萄糖分子连接后,AIE效应被激发,从而发出强烈的荧光,为实验提供了一种更精确有效的检测手段。该新颖的双信号输出纳米孔道体系在糖尿病病人尿液样本检测中得到了很好的应用。这项工作发表的论文《电和光信号的协同作用揭示纳米孔道的“洋葱”生长机理及其应用》)(Coordination of the Electrical and Optical Signals Revealing the Nanochannel with “Onion-like” Gating Mechanism and its Sensing Application)刚刚被《自然·亚洲材料》(NPG Asia Materials)在线发表。该工作是由2015级博士生徐雪梅在课题组娄筱叮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
另外,夏帆教授研究团队的研究成果“Real-Time, Quantitative Lighting-up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in Urines of Bladder Cancer Patients by AIEgens”与“Quencher Group Induced High Specificity Detection of Telomerase in Clear and Bloody Urines by AIEgens”被加拿大医药研究资讯公司-环球医药发现(Global Medical Discovery, GMD)[ISSN 1929-8536选中,并受邀相继发布为关键医疗诊断文章(Key Medical Diagnostics Articles)。该研究报道了一种快速、高灵敏度、高特异性检测端粒酶活性的新方法,为抗癌药物的筛选与端粒酶在肿瘤诊断方面的应用提供了一种新的途径,并经一百余例病人尿液样本验证。此系列论文均由本院2015级博士生庄原在夏帆教授与娄筱叮副教授的指导下完成,发表于美国化学会旗下期刊《Analytical Chemistry》(2015, 87, 6822-6827;2015, 87, 9487-9493)。
以上工作得到了中共中央组织部、中华人民共和国科学技术部、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员会及华中科技大学等各类项目资助。